最近几年,陆续有朋友离开互联网,有感而发。
曾几何时,互联网大厂是无数人心中的理想国。
聪明人扎堆,节奏快、效率高,讲结果、重能力。你只要足够努力、逻辑清晰、能扛事,就能拿到机会,做出成绩,被看见、被提拔,甚至有一天改变点什么。
可后来呢?变化悄无声息地发生。
从某一轮组织调整开始,从某一个“老实人”被优化的消息开始,从某一场“虚假增长”的复盘会上开始,我们突然发现:大厂不再是那个我们曾经拼命争取留下来的地方了。
真正决定你命运的,不是努力,而是“你是不是自己人”
你有没有发现,现在做得好不好,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了?
汇报做得漂不漂亮,话说得合不合领导口味,是不是站在正确的队伍里,反倒成了决定你升迁、调岗乃至能不能留下的关键。
很多时候,你不是输在能力上,而是输在不懂“配合”。
于是,办公室开始变成舞台。
政治家越来越多。他们敏锐地捕捉权力流向,擅长构建圈子,研究谁是自己人,谁是风险点。处理业务不是第一要务,处理人、稳住局面才是。
演员也多了。他们习惯在会里抢话、会后道歉;擅长PPT、话术、氛围营造;不是不会干活,而是早就看透了——做得好不如包装得好,发光发热不如“向上对齐”。
真正沉下心来做事的人,越来越沉默。
大家都知道,在这样的环境下说真话容易出事,不配合容易被边缘,不演就会被误解为“不成熟”。
不是不想做事,而是不想再“配合”了。

技术红利退潮后,大厂只剩下“资源战争”
你以为是个别部门出了问题,其实不是;你以为换个老板会好一些,其实不会。
真正的病灶,是整个系统变了。
从高速扩张期迈入平台期后,大厂从“人手不够”变成了“位置不够”。从“欢迎每一个能干的人”变成了“每个人都可能是冗员”。
于是,组织开始转向保守:资源只给自己人,项目只分熟人做,升职提拔讲的不是贡献,而是“靠不靠谱”(你懂的,这不是技术层面的“靠得住”)。
一切看似都还在运转,但实际上——增长已经不靠产品,而是靠“协同”、靠“沟通”、靠“对齐战略方向”。
说白了,变成了“会做人”的游戏。
那些曾经靠代码和业务说话的人,被逼着学会演。那些一直靠“干活”证明价值的人,突然发现,努力未必有效,真实反而是种风险。
大厂的封建化,不是制度问题,是人心变了
很多人以为,大厂制度健全,流程透明,不至于搞小圈子。但你待得久了就会明白:那些流程只是“格式”,真正起决定作用的,往往是“信任感”、“熟人推荐”、“站队表态”。
管理层就像一个个小王国,有预算、有资源、有话语权,但也有自己的“亲信网络”。
而你,一个普通的中层、基层,想晋升、想换岗、甚至想干点新事,都绕不开这些无形的关系网。
不表态被误解为不支持,太突出又会被视为威胁。你学会了藏锋、学会了识趣,但也慢慢丢掉了当初那点“想改变点什么”的勇气。
这,不是一代人躺平,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变了。
理想主义已死,位置才是核心利益
我们这一批人,经历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,有很多是怀着理想进来的。
有人是为了改变世界,有人是为了做出好产品,有人单纯相信“技术能创造价值”。
但现在呢?
讲用户的少了,讲“打法”的多了;研究体验的边缘了,研究战略的上位了。你越是专注一线,就越容易变成“工具人”;你越是对老板讲得漂亮,就越容易被称为“核心骨干”。
慢慢的,你发现,组织不像组织了,更像森林里的藤蔓:缠绕在一起,不再向上生长,只剩下抢阳光的本能。
一轮一轮的组织调整,说到底,就是一轮一轮的资源再分配。而决定你能不能留下的,不是你是不是“干活的人”,而是你是不是“自己人”。
离开,不是逃跑,而是体面地转身
很多人问:还能待吗?
我的答案是——如果你还有资源、有舞台、有护城河,那就干下去,别太当回事。但你要清楚地知道,你现在身处的,不再是那个相信创意、尊重能力、愿意给年轻人机会的地方了。
你现在所在的,是一个“资源有限、规则复杂、情绪敏感”的局面。
在这里,别太认真,也别太天真。
别再用“我不够努力”自我折磨,也别再用“别人都混得下去”说服自己苟且。
如果你已经不能表达真实、不能健康成长、不能保持最起码的诚实,那就该考虑转身。
不是逃跑,而是体面地离开。
你不需要留在一个鼓励表演的地方,去证明你是个不会演戏的人。
你本来,就不是那种人。
如果这篇文章说中了你的心声,欢迎转发给你曾经一起加班、一起奋斗过的同事们。
也许我们最终会离开不同的公司,但那个曾经相信“凭实力也能出头”的你我,值得被好好告别。
🎯大家都在看
扣子空间初体验:不用写代码,你的AI全能助理来了【附邀请码分享】
10分钟搭建智能体:提取抖音爆款视频文案转小红书(附全流程截图)
抖音公开推荐算法细节了!看完才知道,我们其实一直被误会了
如何理解 MCP 和 A2A 的区别?|AI系统架构科普
20篇AI大模型与Agent开发必读论文(附推荐理由)